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管理 >> 正文

科研概况: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2016年11月21日 00:00  点击:[]

学科简介

manbetx官网登录网页版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教授3人,副教授(含高工)11人,讲师28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1人;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的2名,国家注册城市规划执业资格的4名,国家二级建筑师执业资格的1名。城乡规划学硕士点招生始于2007年,2013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逐步形成了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社区与住房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发展与交通布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6个研究方向。我院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始于2007年,至今已有6届毕业生,共计为西北地区及全国输送了百余名高层次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人员。

我院城乡规划学科秉承“立足甘肃,服务西北,辐射全国”的办学理念,围绕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文化遗产丰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学科优势与特色,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部署为契机,突出本学科在解决西北地区城乡规划建设重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近三年内,我院共承担了各类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省级纵向课题5项,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8篇、EI检索3篇。

培养目标: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

2、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的研究方法;

3、具备在城乡规划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生产与科研课题的能力(城乡规划学领域);

4、具备在城乡交通景观设计领域从事景观设计理论研究、景观造型设计与环境色彩研究、交通景观设计研究、自然与人文景观等几个方面的科学研究与规划设计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生产与科研课题的能力(交通景观设计领域);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专业书刊,并能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和撰写科技论文摘要;

6、毕业后能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实践、专业技术、教学和工程建设工作。

社会服务贡献

1.引领学术发展

作为甘肃省唯一的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硕士点,逐步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乡规划学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了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社区与住房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发展与交通布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6个发展方向,并形成了各个方向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通过和国内外其他院校直接的访问交流,取得了在城市规划历史研究、西北地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城市景观与文化、西部地区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引领城乡规划学科在甘、青、宁、新地区的发展。自2012年以来,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院士、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侯卫东、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何鄂先生等专家学者在我校开展了各类学术讲座。

2.社会公共服务

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借助于学科平台,我院师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工作主要有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居住部分)保护修缮工程、青城镇城河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甘肃举院至公堂和观成堂修缮保护工程、影响评价、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立项报告编制、兰州市黄河四十公里风情线景观提升改造规划设计、玉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张家川县城市总体规划等;同时,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地方政策号召,在全省各地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及“基准扶贫”工作,对兰州、天水、临夏、定西、白银、甘南、武威、张掖等市(州)的村镇规划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规划设计工作。

3.发挥智库作用

学院多名教师同时兼任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甘肃省文物保护学会、甘肃省智慧城市建设委员会委员。

4.订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咨询

师生制定了《传统建筑油饰彩绘施工工艺标准》,混凝土基层地仗及油饰彩绘做法、施工工艺,及新材料施用技术标准。经甘肃省建设厅、科技厅验收通过,待颁布为省内标准。

多位教师承担了省内各地区乡村规划师义务服务工作,为地方建设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纳。

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自2012年以来,本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政策指引之下,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依托城乡规划学科的优势,学院先后编制了《甘肃省玉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甘肃省张家川县城市总体规划》、《海东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景泰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甘肃省靖远县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等多项任务,以上规划的编制,从宏观上看,指导地方城市明确城市定位,引领城市发展方向,通过解决城区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结构优化及生态保护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通过资源统筹整合,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以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遵照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和《省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manbetx官网登录网页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城乡规划系多位老师自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各类村镇规划项目百余项,涉及范围包括兰州市榆中县、永登县、天水市张家川县、白银市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舟曲县等地区,部分成果已经得到了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城乡规划系教师团队进入村内现场踏勘,走街串巷搜集村情资料,注重当地居民意愿,通过询问、现场调研、与村委会座谈、现场勘查测量等方式,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按照《甘肃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要求,从村庄实际出发,通过规划,解决村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落实等问题,以规划促发展,构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生态型村庄,重塑了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物质环境和以居住生活为主体的村庄人文环境。

上一条:关于印发《兰州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兰州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的通知

关闭